发布会开始
李惠: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欢迎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邀请到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张金东先生,省大气环境办公室副主任倪文先生,省生态环境厅土壤生态环境处处长陈峥先生,省生态环境厅水生态环境处副处长王若燕女士,请他们为大家介绍2022年我省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下面,首先请张金东副厅长作介绍。
张金东:
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要内容是通报2022年全省生态环境质量状况。
2022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牢记“国之大者”,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主线,系统谋划,扎实推进,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秦岭生态环境状况评价为“优”,渭河成为造福三秦儿女的“幸福河”,黄土高原成为全国增绿幅度最大的区域。全省10个国考城市PM2.5平均浓度39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279.7天,重污染天数平均5.2天。全省水环境质量持续提升,111个国控断面中,I~Ⅲ类水质断面占96.4%,同比提高5.4个百分点,其中:黄河流域同比提高9.2个百分点,长江流域首次全部达到Ⅱ类水质以上。全面消除劣Ⅴ类断面,同比减少2.7个百分点。国家考核的33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全省环境应急事件数量实现“九连降”,全省生态环境安全稳定。
下面,我从5个方面作以介绍。
张金东:
(一)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全省12个市(区)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平均为4.27。汉中市首次迈入达标城市行列,陕北、陕南5市空气质量首次实现全部达标。全省69个县(区)达标。12个市(区)环境空气质量前3位依次是安康市、商洛市、汉中市,后3位依次是渭南市、咸阳市、西安市。关中地区环境空气质量排名前3位依次是旬邑县、宜君县、麟游县;陕北地区前3位依次是志丹县、甘泉县、黄龙县;陕南地区前3位依次是镇坪县、留坝县、佛坪县。
张金东:
(二)优良天数。全省12个市(区)优良天数为184~349天,平均274.8天,同比减少15.7天。汉中市、商洛市、榆林市、延安市、安康市优良天数同比均有所增加。
(三)重污染天数。全省12个市(区)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平均5.2天,同比减少4.1天。榆林市、韩城市、延安市、汉中市、铜川市、杨凌示范区、咸阳市、西安市、商洛市同比均有所减少,汉中市、安康市和商洛市无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气。剔除沙尘天气影响后,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平均3.9天,同比持平。
张金东:
(四)主要污染物浓度。大气质量监测6项污染物浓度,包括PM10、PM2.5、SO2、NO2、CO和O3。
1.可吸入颗粒物(PM10)。全省12个市(区)PM10浓度范围为48~120微克/立方米,平均为68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3%。其中,榆林市、汉中市、杨凌示范区、延安市同比下降。
2.细颗粒物(PM2.5)。全省12个市(区)PM2.5浓度范围为25~66微克/立方米,平均为40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11.1%。其中,汉中市、榆林市同比下降。
3.其它四项污染物。全省12个市(区)O3平均浓度为155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6.2%;SO2平均浓度为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NO2平均浓度为2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7%;CO平均浓度为1.3毫克/立方米,同比持平。SO2、NO2、CO浓度监测值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一级标准。
张金东:
(五)自然降尘。全省12个市(区)降尘平均值范围为3.1~10.2吨/平方公里·月,平均为5.3吨/平方公里·月,同比下降5.4%。降幅较大的是商洛市、汉中市和杨凌示范区,分别下降28.6%、27.9%和24.6%。
(六)降水酸度。全省10个设区市、韩城市、耀州区、三原县、兴平市、略阳县和华阴市共16个市(县、区)监测降水酸度,共采集雨样918个,未检出酸雨样品,同比保持不变。
张金东:
全省101条河流230个国控、省控河流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为96.1%,同比上升4.4个百分点;Ⅳ~Ⅴ类水质断面比例为3.9%,同比下降3.1个百分点;无劣Ⅴ类水质断面,同比下降1.3个百分点。水质明显改善。
张金东:
(一)汉江、丹江、嘉陵江水质优。汉江、丹江、嘉陵江流域共97个监测断面全部为Ⅰ~Ⅱ类水质,水质持续保持优。
(二)渭河干流水质优。渭河干流宝鸡段、咸阳段、西安段、渭南段水质均为优,宝鸡、咸阳段水质同比保持优,西安、渭南段水质同比提升一个等级。渭河干流共21个断面,全部为Ⅰ~Ⅲ类优良水质断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