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会开始。
陕西省科技厅厅长孙科: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非常高兴与媒体朋友们见面,衷心感谢大家对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和推进情况的关心和支持!
去年的3月30日,为贯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挖掘好利用好滋养好陕西科教资源,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创新成果与产业发展紧密对接,努力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走在前列”“迈出更大步伐”,为推动陕西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引擎,省委、省政府决定启动建设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
孙科:
一年来,我们坚持企业主体、人才主力、市场主导、政府主推,推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各项工作,“1+N”政策体系初步形成,“一中心一平台一公司”平台框架基本建立,聚焦两链融合的平台支撑体系和创新创业生态持续深化,举办各类路演活动130余场次,总窗口新引进科技型企业431家,科技成果转化企业120家,各类金融机构在总窗口设立分支机构65家,发行科技金融产品42款。
孙科:
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引领下,2021年全省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199家,总数达到8397家,同比增长35.48%;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达11189家,同比增长38.67%;新增科创板上市企业7家;登记技术合同成交额2343.44亿元,同比增长33.23%;首次认定191家瞪羚企业和98家潜在瞪羚企业。在各位媒体界朋友的大力支持下,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央视新闻联播先后4次对陕西建设秦创原进行了报道,新华社、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科技日报等中央主流媒体给予广泛报道,各类媒体报道超过4000次。
孙科:
下面,我从三个方面向大家作一简要介绍。
一是多维度、多层次、全社会协同的“1+N”政策体系初步形成。省委省政府印发《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省政府相继出台《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着力提升技术成果转化能力行动方案》《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提升产业链发展水平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省级各部门结合工作职能制定配套政策20余项。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了5大类70条总窗口《政策包》,全省10个设区市均制定了《三年行动计划》落实举措和推进方案。
孙科:
二是“一中心一平台一公司”的平台框架基本建立。成立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搭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桥梁,秦创原综合服务中心开设5大类18个服务窗口,整合链接省市区三级20多项业务,省市区三级通过秦创原综合服务平台累计兑现奖补1.92亿元,其中西咸新区兑现1.01亿元。秦创原网络平台建立成果、项目、企业等7个数据库,梳理数据300余万条,与各地市创新资源对接联通。秦创原运营平台公司组建运行,设立了总规模约30亿元的创投基金,完成了秦创原LOGO设计和商标注册申请,全链条、一站式、定制化的创新生态集成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孙科:
三是积极推进“两链”融合不断深入。围绕我省23条重点产业链,梳理建立企业资源、创新资源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三张清单”,制定三年行动方案和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创新联合体、新型研发机构、实施“揭榜挂帅”等4个工作指引,新建7个共性技术研发平台、9个创新联合体和41个“四主体一联合”校企共建新型研发平台。发挥重大国家创新平台、重点高校、科研院所和骨干企业等作用,承接国家重点计划项目40余项。采取技术总师制部署实施10个“两链”融合重点专项,发布19个“揭榜挂帅”重点攻关课题,接续实施6个科技重大专项和272个重点产业链创新项目,突破了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难题。支持西北有色院先行先试打造“新型科研机构”,授权有色院对所出资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西北有色院MCZ超导磁体实现批产,彻底打破“卡脖子”局面;支持西安光机所实施追光计划,完成全球唯一基于硅基改性材料的光子集成平台开发;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自主研发的五轴增减材复合制造加工中心实现批量化生产。
孙科:
四是推进各类创新主体与总窗口加快对接。深入11个地市对接近百家单位(高校、院所、企业),开展精神宣贯、政策宣讲和项目对接活动。组织召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各地市(区)参与秦创原立体联动“孵化器”建设工作调研座谈会,推动与总窗口对接合作,实现各主体、各平台、各要素的立体联动相互支撑加快发展。加强科技金融对接,各类金融机构在秦创原总窗口设立分支机构,发行科技金融产品,为30家企业投放贷款1.5亿元;2021年新设立基金10支,总规模突破32亿元,其中春种基金项目注册公司202家;陕投集团牵头成立科创母基金,首期规模20亿元。陕西资本市场服务中心设立秦创原分中心、沪深交易所工作站,建立陕股交“西咸新区企业专区”,18家省属国有企业入驻总窗口,建设项目40个。
孙科:
五是创新体制机制人才活力持续激发。优化科研项目组织模式,与3所高校实施联合资助项目并下放立项权,在重大科技项目中探索实施领衔专家制(技术总师制)、“揭榜挂帅”“赛马制”,扩大科研经费“包干制”范围,赋予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制定印发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方案》。推动技术转移转化人才纳入我省工程系列职称评审范围。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大力推进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的实施意见》,省委组织部增设了秦创原人才引进项目和产业领军人才专项,支持西咸新区、西部科技创新港建设省级人才发展改革实验区。组织实施4批次秦创原引用高层次人才项目,支持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116人。建设200支“科学家+工程师”队伍,支持高校科学家和企业工程师联合攻关融通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