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政府新闻办于10月29日(星期四)上午10时举行“决战脱贫攻坚”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九场,请省民政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戈养年,省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局长冯雨、省民政厅社会救助处处长单耀峰、省民政厅儿童福利处处长高静、省民政厅社会事务和殡葬管理处副处长彭立介绍全省脱贫攻坚兜底保障工作情况。
西部网、陕西头条全程进行直播,敬请收看。
省民政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戈养年:
大家好!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我省民政工作的关心支持。下面,我向大家简要介绍全省脱贫攻坚兜底保障工作有关情况。
戈养年:
一、基本情况
民政兜底保障作为脱贫攻坚“五个一批”的重要举措,是解决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坚中之坚的最后防线,是建立健全长效减贫机制的重大制度安排,事关脱贫攻坚任务目标如期完成,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整体水平。
戈养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民政工作重要论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始终把脱贫攻坚兜底保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摆在首位,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不断优化政策供给,健全完善工作机制,织密织牢困难群众兜底保障网,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应保尽保、应兜尽兜。
戈养年:
近五年以来,累计投入民政事业经费579亿元,其中,367亿元用于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38亿元用于1.3万多个民政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建设。目前,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覆盖所有贫困县,“爱心超市”覆盖所有贫困村,482个深度贫困村全部建有农村互助幸福院,为全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发挥了重要作用。
戈养年:
(一)实施低保覆盖率提升专项行动,兜住兜牢农村贫困群众基本生活底线。
今年以来,省民政厅认真落实“分类施保”“渐退帮扶”“单人保”等政策,将低保覆盖范围从收入型贫困家庭向因病、因残、因学等刚性支出负担过重、影响基本生活的支出型贫困家庭扩展,确保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农村困难群众纳入保障范围。
戈养年:
截至今年9月底,全省共保障城乡低保对象59.9万户、134.9万人,较去年底(107.3万人)增加27.6万人,有效防止了“脱保”“漏保”问题。同时,以开展社会救助兜底脱贫行动、“三排查三清零”、对标补短等工作为抓手,先后开展4轮全覆盖排查比对,着力消除兜底保障政策措施落实漏点、返贫致贫风险点、数据信息差错点,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取得显著成效。
戈养年:
截至今年9月底,全省已脱贫人口中符合条件人员纳入兜底保障80.42万人,占18.06%。18.34万未脱贫人口(经核查,因自然减员原因,实为17.86万人)中符合条件人员纳入兜底保障17.25万人,占97%。4.33万脱贫监测人口中符合条件人员纳入兜底保障2.57万人,占59.28%。4.37万边缘人口中符合条件人员纳入兜底保障2.58万人,占59%,兜底保障扎实有力。
戈养年:
(二)提升社会救助精细化水平,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
公里”。为进一步加强社会救助规范化、精细化管理,落实“10个百分之百”和“20个关键环节”目标任务,确保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无缝隙全覆盖。
戈养年:
截至9月底,“10个百分之百”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即100%的县区开展低保公示、100%的市级和县级细化“先行救助”“分级审批”政策措施、100%的乡镇(街道)建立临时救助储备金制度、100%的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签订委托照料服务协议并落实照料服务责任、100%的市级或县级开展购买服务工作、100%的县区年度内启动过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协调机制、100%的乡镇(街道)实现“e救助”全流程网上办理、100%的县区发挥救助家庭经济状况信息核对机制作用、100%的乡镇(街道)健全和完善“一门受理 协同办理”工作机制、100的村(社区)健全和完善急难对象主动发现机制和困难群众帮扶快速响应机制。“20个关键环节”目标任务整体推进,社会救助工作更加科学、规范,服务更加高效、便捷。